首页 >> 工控设备

唐山中国工业摇篮的跌宕百年加油泵

2022-07-14 16:09:15 油泵    唐山    

唐山:“中国工业摇篮”的跌宕百年

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鲜有一座城市的命运如唐山那样充满波折。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和第一台蒸汽机车。然而1976年的大地震在将唐山夷为平地的同时,亦打断了这座著名工业城市的发展进程。

进入21世纪,唐山这座老工业基地再一次吸引了全国的研究小组检测了如此制成的两类生物复合材料的物理特性、吸水性、高温下氧化降解速度与生物材料颗粒尺寸之间的关系目光。2006年,唐山曹妃甸工业区被列入“十一五”规划,并以2000亿元的投资规模成为“十一五”期间最大的项目集群地。同年,国家主席胡锦涛亦亲往曹妃甸考察,将之称为“黄金宝地”,并明确要求把曹妃甸建设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唐山,这座百年工业老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国庆前夕,唐山市路南区的常青老人济南联工缺口拉床配备有双工位拉刀家里又开始热闹起来。各路媒体以及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老人耐心地一一接待。

从1898年开滦煤矿打下采煤的第一钻算起,唐山是一个具有百年工业历史的重工业城市;但是从33年前那场大地震开始算,唐山是一个震后崛起的新型城市。凤凰涅槃的奇迹,见证了年轻的共和国所遭受的苦难,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和信念。

正因为如此,唐山也总是集聚着无数关注的目光。常青老人,多年来一直坚持用镜头记录着家乡的变迁,也成为外地人了解唐山的一个窗口。

百年煤都

唐山,因煤而兴。长达百年的历史中,煤炭开采始终与城市兴旺密切相关。

1895年,开滦煤矿诞生,中国有了第一个机械化生产煤矿。唐山有“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誉,而开滦也就成了唐山乃至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龙头”。

随着煤矿、铁路和工厂的建)设,人口逐渐增加,商业日趋繁盛。1898年,唐山设镇。1938年,唐山镇改为唐山市。

解放以前,唐山的城市建设基本上处于盲目发展状态。1948年12月,唐山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唐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建设。

1956年历经6次修改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报批。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重工业城市”。规划将城市分为工业区和生活区东西两部分,确定市区向铁路北、西刘庄一带发展。

1959年,唐山市城建委编制了《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性质,即“市区以采煤、钢铁、炼焦、陶瓷、机械为主”。

此后,唐山一直按重工业发展思路建设。它以全国最大的开滦煤矿为主体,形成了自己的重工业体系。

数据显示,当时开滦煤矿生产的优质炼焦煤,远销华东、华北、内蒙古等地及海外,成为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其精煤产量占全国的1/10。1975年的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5.3%。

1970年就进入开滦煤矿的老矿工董泽民介绍,当时虽然处在“文革”时期,但是开滦却没有乱过。不仅一天没有停产,而且每周都搞高产创建,充分代表了开滦以及唐山人民“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那时候我在井下开渠,我们是班接班、手递手,连续四个月打通120米。屁股比脑袋撅得还高,换下来的工作服一拧,汗水哗哗地流出来。”现在仍然在开滦集团工作的董泽民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那段历史。

另外,唐山钢铁公司生产的钢材、启新水泥厂生产的水泥、机车车辆厂生产的机车车辆、发电厂的发电等,均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说,这个时期,以开滦为首的唐山近代工业经历了解放初期的恢复,上世纪50~60年代的扩建和重建,70年代初的技术改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促进了唐山城市的建设得到较大发展。

但是,以原材料、能源起家的背景,给唐山深深地打上了资源型城市的烙印。城市功能偏重煤炭、钢铁等能源、重工业建设,淡漠对城市生活区以及环境的建设。

由此带来的弊端在常青老人的老照片里得到了体现。震前的老照片显示 ,城市布局不合理,工业企业基本都在市中心,空气污染严重。

“煤场冒黑烟,钢厂冒黄烟,水泥厂冒白烟。上午穿的白衬衫到下午就满是花花点子了,也不敢在外面晾衣服。”老人说。

“这些照片都是我选择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拍的市区的钢厂。但是看上去仍然是灰蒙蒙的。如果不是天气好,可能连照片都根本没法拍。”老人又补充。

但是,不管怎么样,坐拥煤铁资源的唐山仍旧不失其“冀东重镇”的城市地位。到1975年,唐山煤炭、钢材、水泥产量分别达到2690万吨、87万吨和108万吨,发电量达29亿千瓦时。唐山约用占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

市场经济下的振兴

开滦,这个城市的经济血脉。它的命运不仅与唐山的发展息息相关,更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

这座百年老矿曾以高产量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支撑起了唐山乃至共和国的工业大厦,但是高强度的开采已经有些竭泽而渔了。

1976年,7.6级的大地震把唐山这座有百年历史、名闻中外的冀东工业名城夷为平地,致使唐山整个经济运行刹那间被迫中断。唐山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在百亿元以上。

其中开滦这座全国闻名的近代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均损失一半左右。常青老人拍摄的照片上,清楚地显示了当时的场景:矿井被淹,厂房坍塌,作为唐山工业象征的“天轮”停止了转动。这使得开滦今后的发展雪上加霜。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开滦成为全国煤炭行业最大的亏损户。

1991年9月7日,国务院在中南海召开“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工人座谈会”。全国劳模、开滦赵各庄矿工人侯振清,有幸代表开滦13万矿工向中央领导反映煤炭行业现状。

如今已是开滦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的侯振清接受采访时回忆:“本来给我安排了靠近总理的位置,但是当时我一谦让,坐到了最后排。看到这么多人,想到总理时间又这么紧,肯定没有自己汇报的机会了,很是懊悔。”

可是,会议刚开始,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就问开滦代表来了没。侯振清一听“开滦”两个字,非常激动,立即起立自报家门。在发言中,他谈到了开滦面临的困难。

“由于历史的原因,包袱重,部分矿井老化,新凿的矿井接续不上,企业难处很多。”“我们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煤价至今没有放开。国有企业这条巨船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期间,如果没有一个宽松的、好的环境,是很难与市场接轨的。”

李鹏总理问:“企业改革船大难掉头,你看怎么办?”侯振清说:“应当转换机制,给予倾斜政策。”李鹏总理追问:什么机制?”侯振清说: “经营机制。”

随后,侯振清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要把社会主义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二是注重从生产一线实验时间:665.766724 s工人中选拔干部。

当年9月8日,也就是这次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在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主持的开滦现场办公会上,最终形成了《关于研究解决开滦矿务局困难并给予扶持政策的会议纪要》。

《纪要》中提出了用三年时间将洗精煤由指令性价格转为指导性价格等多项非常有利于开滦发展的政策,对开滦影响深远。同时,国家也希望通过解决开滦问题,找出一条搞活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的路子。

有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此后,开滦又通过自身开展多种经营、模拟法人运转、下放计划管理权、改变物资供应计划调拨方式等多种措施“练内功、挖内潜”。到1994年,开滦10个生产煤矿由矿矿亏损,扭转为7个矿盈利、3个百年老矿大幅度实现减亏。当年,原煤炭部在全行业推广了开滦模拟法人运转经验。

工业城市的商业变革

多年来,唐山在外人眼里始终是个工业城市。工业生产一路高歌,连创佳绩,但是商业流通却跛着一条腿,吃力地撵在后面。

“唐山毕竟是一个重工业城市,而且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与上海、天津这些由商而工的城市不同,唐山走的是因工而商的路子,商业发展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比较晚,思想观念也比较闭塞。”有过艰辛的创业经历,唐山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唐山弘仁实业集团董事长王彦华对此深有感悟。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的闸门被逐渐撬开,商业形态开始在一种懵懂的姿态中萌芽,各地小商品市场、流通领域开始兴盛。

在唐山,过去低矮的简易房里,也有一些先知先觉者从卖炸饼、摆地摊开始,加入到个体经济的大军。这里面有退伍的军人、回城知青、病退的工人,还有个别待业青年,以商业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逐步壮大。但是比起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广东、福建等地的城市,显然还“不成气候”。

此时的王彦华从军队退伍回到家乡,也感受到南北流通方面的巨大差异,他很想在家乡“做点事”。但是那时候人们对流通业尤其是个体户搞流通十分歧视,是“不安分、不务正业”的表现。

1987年,王彦华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安逸的工作,在唐山百货大楼租了两截柜台,为厂家销售皮鞋。王彦华说:“还是觉得别扭,看到熟人过来就扭过头去。”

那时候一双皮鞋不过几十块钱,王彦华精打细算,尽力做到不积压,流通快,这样就可以用最少的资金更快地积累财富。

“刚下海的时候我最多有那么几千块钱,要说万把块钱都没有。我记得第一次到福建晋江,人家签完合同给了我6000块钱。赚到这么多钱我十分激动,拿女士丝袜把它裹在腰里,坐上火车就赶紧回家。从唐山到福建,这一个来回才用了四天。”虽然过去都二十多年了,王彦华对当初的细节都记忆犹新。

随着政策环境和舆论的逐渐好转,王彦华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拥有十家多企业,涉及商品流通、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

如今,身家数亿的王彦华坐在宽大的办公室里,回顾起这一路的艰辛,一直强调的是,除了市场给的机遇,还要靠国家政策。企业的发展和唐山的发展是同步的。

近年来,唐山市出台了很多鼓励、扶持第三产业的政策。2005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从市场准入、税费、促进就业、土地使用、财政金融等5个方面,制定了56条优惠政策。

更大的转变来自2007年。唐山市委八届三次会议提出推进城市转型,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并提出了更多鼓励流通、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措施。这让王彦华等很多投身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家十分兴奋。

2007年全市商业、住宿餐饮业零售额达648.83亿元,占2007年全市GDP总量的23.3%,比1978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唐山远洋城、锦江国际大厦、唐山市国际会展中心、新街等大型商贸设施,背后闪现的都是民营资本的影子。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扶持第三产业实际上只是唐山推进资源转型大战略的一部分。

2006年,唐山抗震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经历过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以后,唐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63亿元,财政收入264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五分之一,毫无悬念地成为“河北经济第一强市”。

但是,资源成就了唐山,也束缚了唐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靠资源求发展的老路将难以为继, “第一产业”带来的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能耗方面,唐山单位GDP能耗、电耗在全省11个设区市均排第一位,用全省三分之一的能耗实现了全省五分之一的GDP。

这种资源主导型经济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负面影响。2004年,唐山因钢铁污染被国家环保总局点名,上了央视“焦点访谈”。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因自然资源富集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经济学家用“荷兰病”来概括这种由于过分依赖资源导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便陷入困境的现象。仅我国就有110多个城市患上这种“病症”。

2007年,唐山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如果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分为A、B、C三个阶段,当前,我们正处在C阶段的前期。现在转型,还尚存动力。如果等到资源全部枯竭之后再转型,就悔之晚矣。”

当年,唐山首次确定“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主导,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奋斗目标。

近几年来,唐山市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积极推进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工程。

此外,作为唐山乃至河北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曹妃甸新区的投资受到了高度重视。今年预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其中工业区投资650亿元。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曹妃甸建设海港具有的天然的地理优势。曹妃甸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借助于曹妃甸工业体系,唐山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的步伐大大加快。同时唐山市将摆脱原材料、能源重镇的“傻大黑粗”形象,经济顺畅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预计到2020年,曹妃甸工业区的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

对于常青老人而言,曹妃甸工程代表了唐山工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他摄影追逐的一个热点。

“我每年都去曹妃甸,从最原始的素材都有,陆陆续续地拍,今年已经去了两次。现在盼望曹妃甸早日建成,这个拍摄主题也算圆满收工。”说起曹妃甸,老人侃侃而谈,也给我们展示了很多曹妃甸建设初期直到现在的很多照片。

如果说唐山从废墟中崛起,创造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奇迹的话,唐山市市长陈国鹰将这次资源型城市转型称为“第二次凤凰涅槃”,那就是走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为特征的滨海生态城市的科学发展之路。

算法应用
TP6.0实战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友情链接